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公分制”探索楼道自治模式

发布时间:2022/12/12 | 作者: | 文章来源:

背景:

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李坝社区李坝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居民住户5775户,下设10个网格,辖区5个小区,2个有物管,3个无物管,其中2个安置区。小区居民结构复杂,城乡文化、价值理念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居民需求多样化,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社区活动参与度低,邻居之间小矛盾多,邻里关系淡漠。欧风佳苑小区居民侵占绿地现象严重,毁绿种菜、堆放杂物,小区部分绿化带遭到破坏。另外,小区户主将房屋出租现象较多,造成了人员混杂,给小区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居民群众需要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显得迫在眉睫。

针对社区治理的新发展新要求,李坝社区将网格化治理着力于最小单元“楼道”,楼道虽小,文明事大,楼道是最小的生活共同体,也是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最小单元。李坝社区作为拆迁安置与商品开发共存的混合型社区,通过化小管理单位,探索“公分制”工作法,从楼道着眼,以小事入手,激发自治动力,唤醒邻里空间,着力打造“治理共同体”。

 

 

主要做法:

拆迁安置后农民进楼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出现,农民转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一时难以改变,缺乏主动的合作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工作实践中,社区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探索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建立相关规则,“公分制”工作法因此诞生,主要是确定楼道自治的“四公”流程,保障楼道自治的“四分”技术。

1)确立楼道自治的“四公”流程

所谓楼道自治的“四公”流程,即为确保楼道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楼道议题要公告;为确保“人人有责”,处理楼道事务的制度要公约;为确保“人人尽责”,楼道事务的责任要公摊;而为确保“人人享有”,楼道事务处理的成果要公认。通过这“四公”流程,唤醒邻里空间,建立楼道这个小共同体。

议题公告。既然“楼道是我家,建设靠大家”,那么楼道内的所有居民对楼道事务有知情权;加之,楼道议题与楼道居民的利益密切相关,那么楼道内的所有居民对楼道事务有参与权。为了确保楼道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楼道事务必须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每每涉及楼道公共事务,应当在楼道的公告栏(线下)和楼道的微信群(线上)进行公告。

制度公约。从房屋维修、过道灯安装、下水道疏通、楼道出新等日常琐事中制定出了楼道议事规则,在民主协商中将家规家训、文明养宠、规范停车、杂物堆放等要求写入“楼道公约”中,将楼道公约变成楼道居民人人都要遵守的“微民法典”。

责任公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每个楼道居民要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金城银都A1A3等楼幢化粪池经常发生漫溢现象,直接影响小区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社区党委组织,网格长引导,楼幢居民自我协商,居民筹一点、商户出一点、社区贴一点,全体参与、议事公开、费用公示、效果监督,成功治理了小区化粪池十年未清、四处漫溢的问题,为居民处理公共事务提供了解决方案。

成果公认。“老百姓是一杆秤。”楼道事务的处理结果只有获得楼道居民的承认和公认,才能算是成功。近年来社区对楼道事务的处理进行了“回头看”,同时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对楼道事务进行满意度测评,居民对楼道自治的参与度实现了“快进键”。

2)保障楼道自治的“四分”技术

所谓楼道自治的“四分”技术,即楼道自治的路径要“分级推进”,楼道自治的内容要“分类处置”;楼道自治的主体要“分层培育”,楼道自治的过程要“分步施行”。

分级推进。楼道自治是社区自治的最小单元和最初形态,由于自治单元小,参与其中的主体少、利益博弈的复杂程度也就低,参与者的“微共识”也就越容易达成;与此同时,越微小的社区问题,参与主体的利益关联度和感受性往往越高,参与微行动的驱动力也往往越强越持久,合作共治的“微行动”也更容易成功。然而,楼道自治的资源也最少、自治的力量也最小,有很多居民问题很可能在楼道层面难以解决,为此,李坝社区楼道自治的基本策略是“内部行动为主、外部支持为辅”,在“社区自治”方向的指引下,楼道自治逐渐形成了“分级向上”的能力救济路径和实施范围。

分类处置。一般而言,楼道自治的内容不外乎软件和硬件两大类,即“人”的建设和“物”的建设。但因小区类型不同、居民类型不同等原因,不同楼道居民的实际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李坝社区在楼道自治的实践中,根据楼道的居民群体构成来决定楼道自治管理的内容与技术。根据“人”和“物”建设上的不同需求,从治理精细化和服务精准化的角度,决定楼道自治管理的内容与技术,社区按照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罗列了楼道公共需求(包括: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相互尊重、草根民主;能力培养、邻里认可)和楼道公共议题(包括:下水道疏通、过道灯安装;杂物堆放、墙面粉刷;单元防盗门维修、线路检修;楼道活动开展、邻里关系建立;家规家训建立、楼道公约制定;参与楼道决策、成为居民骨干)两个方面。李坝社区欧风佳苑属于拆迁安置小区,乱堆乱放、侵占绿地等现象严重。为了根治这一难题,社区实施“楼道微自治”项目,在小区10号楼孙阿姨的热心带动下,楼道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参与自治,一个以“宝葫芦”命名的自治楼道应运而生,大大改善了欧风佳苑的“脏乱”、安全隐患的“高发”和社会矛盾的“聚集”现象。

分层培育。由于小区类型决定了居民参与意愿、参与能力等差异,居民分层现象十分明显:有的热情,经常“冒泡”,处于参与楼道自治的最上层;有的淡漠,基本“潜水”,处于参与楼道自治的最底层;而其他居民则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层次。为了顺利推行楼道自治,社区从处于最上层的居民骨干抓起(社会组织成员、党员、业委会成员等),再由楼道骨干居民层层深入、带动影响其他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以实施“金种子”培育计划作为“分层培育”的主要路径,2019年实施首届“金种子”计划,2020年随着“李坝社区‘微网格’末梢治理训练营”的启动,“金种子”升级版正式出炉。目前社区“金种子”成员已有38人,他们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分步施行。从试点到推广,从示范到模仿。一群示范楼道脱颖而出,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从“宝葫芦”楼道自治开始,目前社区已有14个楼道开始推广“宝葫芦楼道”经验,从文明楼到友邻楼、幸福楼、行孝楼,“宝葫芦”从1个到多个次第花开。

 

 

成效:

楼道自治唤醒了邻里空间,涌现出以“宝葫芦”为代表的楼道自治模式,形成了大家有事大家商、一家有难大家帮的可喜氛围。

1、“七个一”楼道自治标准化建设让楼道自治不跑偏。一套班子(有楼道长、协助员组成),一套制度(议事协商制度、楼道公约),一个线上互动群(楼里群),一次培训(金种子),一个共同意识(打造亮化楼道),一个阵地(楼道文化阵地),一个品牌(挖掘微故事等)。拆迁安置小区,三代同堂居多。为了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我们以宣传孝文化为内容,挖掘出居民中的“孝子”许志江,打造成“微孝李坝人”,他的事迹不胫而走,特色楼道“风生水起”。

2、“三问”工作法,让楼道自治出路径。走近小区、了解需求,尊重领袖、听取意见,利害得失、接受裁判。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三问工作法”有效营造了邻里携手、公众参与、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成立自治型楼道议事会,制定具有共同意识的楼道公约,广大居民普遍认为可操作、针对性强。

3、针对村居融合,社区探索了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会“5”个组织为依托,以联席、议事、听证、咨询、评议“五项制度”为载体,以提议、合议、群议、决议、评议为“五步环节”,以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自治单元、社会组织、志愿者、辖区民警、相关专业人员等“N”家多方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了“555+N”协商民主工作法。

 

评析:

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舞台上的主角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目标。

李坝社区把“楼道”治理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切入口”与“突破口”,聚焦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探索“公分制”,构建起小区党支部牵总头、党员群众共参与、驻区单位齐助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党建在家门口发力、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楼道,是连接家庭与社区的桥梁,是邻里之间生活和情感交流的基本平台。楼道美,则小区治;小区治,则基层安。李坝社区党组织创新提出基层治理新机制,以“公分制”赋能基层治理,在李坝社区,无论是欧风佳苑小区的楼道自治,还是浦江新村的物业自管,抑或是李坝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自主管理,把人人涉及的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交给居民自己协商解决,激发自治动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将群众路线体现于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通过把群众观点、民主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和办法,使社区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社区的民主决策水平,使居民有了责任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治理的主体是群众,紧密联系、依靠群众。“公分制”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创新手段,社区充分把舞台留给居民,培育了居民的家园意识、社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群众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中的作用。通过合理考核,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更好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公分制”解决了大问题,构建了多方协同、治理有效、群众满意的治理模式,破解了基层治理疑难杂症,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李坝社区楼道治理“公分制”项目的实施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走进群众,汇聚群众智慧,使问题在居民自发参与中发现、办法在居民自我管理中产生、矛盾在居民自我提升中化解、形象在居民自我服务中树立。通过事务管理较好地培育和引导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党员的宗旨意识、先锋意识在事务管理中得到有效体现,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机与活力,群众对社区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