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创新实验
坚持党建引领 着力打造“情同一家”社区品牌

发布时间:2022/9/14 | 作者: | 文章来源:

      宜兴市宜城街道大同社区始建于1958年,地处宜兴市繁华的商业地段,东至人民中路、南至长桥河、西至氿滨大道、北至太滆河。社区由茶叶小区、共和新村、大同新村、神马小区、西横街小区、氿滨国际中心等组成。居民住宅楼65幢、2970户、8900多人,下设34个居民小组。社区设有4个分支、6个党小组,支部党员176人,在职党员102人,党员志愿者156人。
      近年来,大同社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宜城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标签、以服务为目标,坚守老品牌、擦亮新品牌。“同文化”社区建设服务品牌的诞生,创新了社区服务的新模式。“同心、同德、同创、同建、同治、同享”,六同归一,方得始终,社区真正做到了思民之所思,为民之所为。此外,大同社区创新打造的全市首家独立的“情同一家”学雷锋服务站,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搭建了新平台。同时依托“扁平化管理、片区化服务”模式,建立多个“友邻之家”片区服务点,倡导邻里互助、邻里自治,有力推动了社区的文明和谐建设,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先后荣获“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绿色社区”、“江苏省退管示范点”、“江苏省优抚之家”、“无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堡垒党支部”、“无锡市文明社区”、“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根据上级“雁阵计划”的要求,大同社区不断深化“情同一家”党建品牌内涵,积极探索党建阵地优质化、组织结构网格化、居民自治精细化、党建联盟制度化等途径,全面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全面激发党建新活力,全面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党建阵地优质化——社区提档升级,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情同一家”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爱心接待室、“同悦书苑·悦读微E站”有声图书馆、“大同小议”协商议事室、党建微帮站等多个功能室,使用面积900余平米。以“红色领航服务发展 情同一家凝聚群众”为理念,常态化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群众喜爱的党群活动,年均接待服务党员群众5万余人次。
      组织结构网格化——社区不断优化网格组织结构,大同社区党总支全面推进“红网格”建设,在原有网格、片区党小组的基础上,培育党员中心户担任“红色网格员”,着力打造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党建联盟单位、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居民自治精细化——社区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抓手,以片区为单位建立“友邻之家”片区互助站、以家庭为平台建立“友邻之家”邻里守望点,热衷社区事务的居民骨干与社区中的退休党员成为了协商民主的中坚力量,社区、片区、小区三个层面分别开展了“大同小议”我们的价值观、“大同小议”办公例会、社区为老服务座谈会,搭建自治平台,同时组织党员走进小区、深入家庭,深入群众、定期开展活动解决了居民关注的多个难题,现“友邻之家”已经成为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物业协同合作的助推器。
      “党建联盟”制度化——大同社区党总支对党建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探索创新,与市人民医院、市人社局、新华书店、宜城供电所、城北小学等十多个共建单位组成“党建联盟”,摸排辖区居民与商户的需求,围绕“暖心商户接力、公益文化发力、党建联盟助力”三大主题,探索实施“爱心一条街 情同一家人”书记项目,建立“益同行”积分礼遇制度,推动“志愿兑换服务”的良性循环,通过思想共建、党群共带、基层共治、资源共享、机制共创,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双服务”,形成区域“大合力”。

案例展示
      案例一:2021年 6月14日上午,宜城街道大同新村小区居民王某某向大同社区居委反映,楼上居户陆某装修不慎导致自来水管破裂而使王某某家天花板浸水受损,双方因赔偿问题引发矛盾,请求居委出面协调解决。潘水凤、陆瑞英等大同社区 “大同小议”居民自治队队员得知后,立即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并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握手言和。“如今,靠居民自治队支持,涉及社区物业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社区治理问题,一般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大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燕萍说,“这得益于社区党员的引领带动、得益于广大居民的配合参与、得益于多渠道发现调解苗子,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居民自治队,它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大同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地处宜城城区繁华地段,辖区内商铺多、老小区多、流动人口多、老年居民多、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多,这对社区治理带来不小难度。“全社区居民就有1万多人,类似涉及社区治理中的小区物业管理、邻里矛盾、离婚家庭财产分配等矛盾和问题,仅靠居委几名干部来管理协调,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张燕萍说。
      倾力发挥好社区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大同社区党总支首先做的一个功课。社区党总支把在社区管理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党员优先吸收为居民自治队队员,列入“党员中心户”行列,对每户“党员中心户”进行挂牌。明确每户“党员中心户”必须带动10户普通党员户,每户普通党员户必须结对挂钩10户非党员居民。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退休老党员、社区在职党员组成的“情同一家·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小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物业服务意见征询、社区环境卫生死角清理等活动,以自身的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广大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指导员、共产党员邵金南是社区“红色网格员”中的一员和“大同小议”居民自治队一员。平时,或在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一线,或在社区物业服务的现场,或在困难居民的家中,居民总能见到邵金南的身影。去年5月初,邵金南向大同社区居委提出了“设置小区道闸,破解随意停车、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案,建议居委在共和新村门口设立道闸,运用智能系统输入共和新村每位小区居民的车辆牌照信息,由保安运用该系统对所有进入小区的车辆进行识别管理,对有事欲进小区的外来车辆,必须由一位小区居民认可,并做好登记后方可进入。此建议立即得到大同社区居委的采纳。很快,共和新村两个出入口的道闸设置到位。道闸使用不到两天,一些原来随意进入小区停放的沿街店铺业主的外来车辆就再也没有进入过小区,赢得了居民的点赞。
      邵金南等一批社区党员奉献社区治理的事迹被搬进了社区“道德讲堂”,成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引起社区居民的热议。在他们的带领下,许多非党员居民也主动申请加盟居民自治队,使他们从原来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议论者”变为“参谋者”“建言者”,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社区党员自治队队员每天奔波忙碌,没有一份钱额外报酬,为的是服务好居民群众,我们群众没有理由不参与不配合。”西竹巷居民颜巧英说。在近两年中,她配合大同社区居委化解了多起西竹巷小区居民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成为居民自治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并光荣地成为居民自治队的一员。
      在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社区自治意识的同时,大同社区党总支还通过走访居民家庭、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等途径,挖掘和发现了退休教师王霞艳等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热心社区治理的居民自治队队员。目前,大同社区党总支已组建起一支由大同社区居委干部、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担任的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指导员、非党员居民志愿者、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居民自治队,共有30多人。“自两年前居民自治队成立以来,为切实发挥好它的作用,社区党总支结合形势发展变化,指导自治队不断完善了运作管理制度,确保其真正惠泽居民群众。”张燕萍说。在居民自治队的鼎力支持下,前不久,大同社区还获颁了“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匾牌。

案例二:
      共绘老村“新蓝图”  众人智慧结硕果。茶叶小区、老共和小区是大同社区内的2个“袖珍小区”,一共只有8幢楼、200多户居民。去年7月,该小区即将迎来改造,本是一件大喜事,居民们却意见不一,对改造方案各执己见。“年纪大的人想要绿化多点,年轻人觉得最好多设几个停车位……”大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燕萍说,小小“螺丝壳”里,改造中要满足居民们一大堆愿望:停车位、绿化、充电桩、垃圾分类收集房等等,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同社区为了完善2个“袖珍小区”的改造方案,让200多户居民尽可能满意,先后召开由党员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大同小议议事会,对改造方案的细节逐一“过堂”。比如对于绿化和车位这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大家献计献策,得出了一个“最优解”,既保留了小区内历史悠久的两棵大树,又新增了30多个停车位,取得了皆大欢喜的结果。张燕萍说,在工程开始后,形式多样的议事会开了10多次,居民有诉求,党员引领,带头协调。如今,面对旧貌换新颜的家园,居民们个个喜上眉梢。(宜兴市宜城街道大同社区书记、主任张燕萍)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