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区文化
宜兴王婆桥 六十岁月中执著守望

发布时间:2023/2/7 | 作者: | 文章来源:
      汽车一驶过省宜兴中学,才几分钟时间就到了新庄街道的王婆村(社区)。她就像一个历尽沧桑而依然健硕的老人,默默地守着宜兴城的东大门,看斗转星移,世事变迁。
      这里曾经有过一条古老的街市,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的建筑风格,自古便是连接宜兴城的交通要道,古时建有王婆古桥、土地庙,还建有陶公祠、黄公祠两大宗族祠堂。解放前后此地商贸活跃,经济繁荣。而抗战时期,日军曾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三层炮楼,王婆村由此屡遭烧杀淫掳,烧毁房屋七十多间,无辜村民尤二郎、蒋盘昌、尤浩廷、陈狗大、胡宝余、黄胡子、王杏生、金法伲、余老二、王洪坤等十多人惨遭杀害。少女钱二大誓不受日军侮辱,被逼至王婆河口,纵身投河身亡。解放战争时期,我地下党领导人徐培庆、唐俊、王全保等带领游击队,在这里一举消灭了敌人的武装,建立了王婆乡公所。于是,古老的王婆桥,成为一座镌刻着烽火记忆的桥,它之于这个村庄是独特的人文标志。说到王婆村,宜兴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座王婆桥。

      多少年来,王婆古桥静静地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她没有蛟桥的大名,也无鲸塘桥、张泽桥的慑人气势。她秀气内敛,却又底气十足。

      询问起“王婆桥”桥名的来历,遇见的当地村民几乎无一例外地摇头说不知道。总算寻到村里的一位老者,为我们解开了疑惑:原来这王婆桥在当地人口中被称为杨婆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传说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要将当地一位杨姓家族满门抄斩。杨姓家族为逃避清政府的抓捕,故改姓王。后来,这个家族的一位老妇人为方便乡邻通行,发起建造了此桥。如此看来,无论是叫王婆桥还是杨婆桥,都无关紧要了:一个老婆婆首倡义举,进而锲而不舍,最终功德圆满,这倒是真的。
      回来的路上,不经意间看到了王婆桥身上的几行字:“保护历史文物 珍惜祖先遗产”,落款“高××书”。在这个造型古朴端庄的小桥上,这几个与古桥格调、风格迥然不同的正楷字,相当醒目,相信不少人,包括我都对“高××”其人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位高姓村民还在当地建造了“王婆革命历史档案室”,曾个人出资浇筑古街……看得出,这是一位非常热爱古桥古村的村民,但在古桥上擅自刻标语的做法很不合适,相信他终会懂得,珍爱古桥,更须遵照相关法律,保护古桥的原始面貌。
      由于芜申运河改道以及宜兴城市东进,王婆村古老的街市已不复存在了,其原址上正在修建“钱墅人家”等安置小区。一栋栋崭新的民居正拔地而起,它们正以一种新的姿态改写着王婆村的历史。(宜报)
打印】 【关闭窗口 【字体: